为“母亲河”守好水源地 ——四川气象部门服务黄河流域上游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

醉美金秋,天朗气清,秋高气爽。走进川西,茫茫的若尔盖大草原,一望无垠的青翠绿海。作为黄河重要的水源供给区和水源涵养地,若尔盖湿地生态功能区素有黄河水塔的美誉,黄河流经此地后径流量大增。

要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一年前,习近平总书记眺望黄河作出重要指示。

做好以若尔盖湿地为重点的川西北生态系统气象保障服务,四川省气象部门主动融入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国家战略,切实担负起生态文明建设的政治责任。

筑牢监测防线

根据《关于加快推进川西北生态示范区建设的实施意见》要求,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的阿坝、若尔盖、红原等3个县纳入了若尔盖草原湿地生态功能区。该功能区位于黄河与长江水系的分水地带,湿地泥炭层深厚,对黄河流域的水源涵养、水文调节和生物多样性维护有重要作用。

深度融入川西北生态示范区建设,四川气象部门在黄河流域四川段建成新一代天气雷达1部,国家高空气象观测站1个,国家级台站5个,国家级无人自动站4个,区域气象观测站139个,土壤水分观测站2个,酸雨、雷电、辐射、GPS/MET观测站各1个,实现了流域范围区域站乡镇全覆盖,生态气象监测能力不断提升。

目前,我们利用多源卫星资料建立了卫星遥感应用业务服务体系,开展高原天气(降雪)、水体、植被以及森林草原火点等卫星遥感综合监测服务,以及川西高原生态、土地利用变化的遥感监测评估,初步建立生态遥感应用体系。阿坝州气象信息中心郭斌说。该州气象部门还在黄河流域四川段增设和调整地面增雨作业点391个,不断提升生态保护与修复的人工影响天气基础能力。

2020年,川西北生态示范区生态气象研究型业务创新科研团队成立,组织开展了川西高原牧草地上生物量模拟值的变化特征分析、川西高原草地初级生产力(NPP)遥感估算试验等多项研究。

守护生态底色

在生态气象遥感评估成为生态文明建设决策依据的前提下,省、州、县气象部门联合开展了气候变化对碳排放和水资源影响论证,编制若尔盖草原湿地水源涵养功能、生态保护红线区水源涵养功能气象评价等专题报告,为当地开展主体生态功能区承载力评价、生态保护红线划定和生态补偿机制建立提供了重要的量化指标。

根据气象等多部门意见,阿坝州评估出全州绿色GDP”生态环境价值、划定生态红线区达2.67万平方公里,红线区内组织搬迁农牧民7000余人。

我们参与组织开展川西高原风能、太阳能资源评估,完成风能太阳能资源、光热辐射分析报告,为开发利用可再生能源提供科学依据。截至目前,当地形成太阳能、风能装机容量52万千瓦,清洁能源基地初具规模。阿坝州气象局党组书记、局长杨斌说。

5年来,气象部门在川西北开展森林防(灭)火、生态保护人工增雨作业625次,作业影响面积超4.5万平方公里,有效增加了黄河流量,促进了植被生长。黄河四川境内干流水质达标率100%,流域森林覆盖率提高到25.6%,草原综合植被覆盖度达到85%以上,输入黄河的泥沙量明显减少。

担负光荣使命

念兹在兹,未来可期。面对保护母亲河上游的光荣使命,四川气象人立足当下,迎头奋进——

牢牢把握重大机遇,主动对接国家、地方相关部署和规划项目需求,实现气象灾害监测预报、生态系统监测评价、气候资源开发利用、人工影响天气等深度融入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国家战略。以生态气象监测预报服务业务体系、专业技术体系和组织体系为支撑,重点推进植被生态气象自动观测站、牧草湿地监测站建设,建立若尔盖湿地生态卫星遥感地面校验站,开展湿地补水资源性人工影响天气跨区作业。

配合川西北生态示范区建设,围绕地震灾后植被恢复、湿地保护与修复等重点生态工程,依托中国西部高原之肾”——若尔盖湿地生态保护发展新契机,创新若尔盖水涵养生态气象服务模式,探索建立流域气象灾害联防联控和生态数据共享机制和黄河上游湿地补水资源人工影响天气干预作业合作机制,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取得更大成绩。(中国气象报  202010142赵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