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良的“砖” 优秀的“匠”——雅安市直机关优秀共产党员周学云采访手记

庆祝建党100周年主题采访

7月16日下午,在市气象局党员活动室,我采访到雅安市气象台台长周学云。在今年“七一”表彰中,周学云被雅安市直机关工委授予“优秀共产党员”荣誉称号。在刚刚结束的“7.14-7.16”暴雨应急响应工作中,他又连轴转了好几个通宵。按照事先约定,采访从5点开始。4点50分,我准备好录音笔和相机,周学云穿着简单的白T恤走了进来。

他在我对面坐下,一只手搭在支起的腿上,微仰着头,神色淡然。阳光恰好打过来,在他周身度上一层金色的光晕。

静,是周学云留给我最深刻的印象。

时光荏苒。自2004年7月参加工作,到现在已有17年。从“象牙塔”直接来到西蜀雨城从事天气预报工作,周学云说,“回望来时路,苦与乐并存,难与易同在。这一路上留下的尽是美好回忆,收获的也全是最难得的淬炼。”

初心不改,他还是当初那个少年;千帆过尽,他不再只是那个少年。

优良的“砖”,眼里有光,素质过硬

如果把工作比作一场恋爱,那么雅安市气象台就是周学云的“初恋”。大学毕业后,周学云怀揣着对工作与未来的美好憧憬,带着还未褪去的懵懂和稚嫩,离开故乡安徽,一头扎进气象预报工作当中。然而,大学与工作却有着重重“语言关”“生活关”“思想关”“实践关”需要去跨越。大概用了半年的时间,雅安方言听懂了、潮湿气候适应了,苦中作乐的心境变成了乐在其中,雨城也成了周学云的“第二故乡”。

随之而来的,是气象预报工作的“困扰”。上学时能玩出各种花样的电脑,现在只是做一种简单的表格就能耗费不少时间;雅安特殊的地理形势,因没有更多实战经验,每次做预报都是提心吊胆……无数个无眠的夜晚,周学云回想起前段时间的工作,沮丧与挫败不时涌上心头。2004年11月,按照党组安排,周学云来到宝兴县气象局下派锻炼。转场再战意味着一切向前看,重新出发意味着将过去放下,起点不同、空间各异,但也更需谨慎、更需细致。

忆苦思甜,回首过往,周学云感慨颇深,“一个人不会永远处在一成不变的舒适环境中,总要练就一个大心脏,去支撑自己背起行囊,仗剑闯荡天涯,不管刮风下雨,只管行走天下。”作为青年干部,重情担当、砥砺顽强是最难能可贵的。信仰重于一切,是青年干部甘于奉献的最终动力。对于周学云来说,只要是事业发展需要,就会无怨无悔扎根于任何岗位,在关键时刻充当梁柱之砖、铺路之石。

优秀的“匠”,慧心巧手,默默耕耘

青春是用来奋斗的,奋斗必须直面艰苦,但并不止于艰苦。在预报岗位奋战几年后,周学云的业务工作越来越得心应手,方方面面也更加游刃有余。不仅多次获得省部级以上表彰,他组织开发的预报专用小程序,在全市气象部门普及推广。随着工作局面的逐渐打开,他更加深切地体会到,“预报工作千变万化,初心始终如一。只有深刻把握矛盾的特殊性原理,立足实际,才能做出温暖的事业,取得真情的成绩。预报工作不仅仅是几张图表、几个文本,而要细致读懂这些具体工作背后的意义。就如同能工巧匠一般,不是在机械地建筑房屋,而是把个人的感情融入其中,与预报产品共鸣,与群众共情,这也是新时代气象工作的核心。”


当周围一切都在变化时,原地踏步就是退步,不断地学习,不断地尝试,眼界才会越来越宽,格局才会越来越大,思路也才会越来越开阔。7月14日早上9时30分,市气象局启动Ⅳ级暴雨应急响应,市气象台发布暴雨蓝色预警,周学云就马不停蹄参加了市上的防汛调度会,会上向水利、水文、自然资源等通报了暴雨预警发布情况。会后,他立马返回工作岗位,和预报岗位的同事一起,时刻保持警惕,密切监视天气变化,加强雨情、汛情灾情分析研判,及时发布气象防灾减灾提示和紧急避让信号。

尽管连续鏖战了几个昼夜,周学云脑海里防灾减灾这根弦却不敢放松。完善预警机制,做好短临预报,全力做好防范准备……尽全力抓紧抓实抓细眼下各项防汛举措,最大程度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结束语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指出:“未来属于青年,希望寄予青年。”作为新时代年轻干部,唯有信念坚定、敢于斗争、本领过硬,才能不负时代,不负韶华。当前已是七月中下旬,即将进入“七下八上”的防汛工作关键阶段。周学云深知,要取得胜利,就不能打无准备之仗。

“对防灾减灾工作要做到心中有数、胸有成竹,充分打好‘小九九’积极应对,做到对‘七上八下’期间的防灾减灾工作有备无患、胜券在握。”作为战斗在气象防灾减灾一线的党员干部,周学云目光坚定。

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历史交汇点上,气象人面临的风险和挑战越来越尖锐复杂,年轻干部更要接过历史的接力棒,发扬斗争精神,在急难险重任务面前勇挑重担,在遭遇挫折失败时乐观应对,让青春的汗水洒满不懈前行的征程,以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奋力书写新时代赋予气象青年的“答卷”。(赵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