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负韶华书“胜景”——记四川省脱贫攻坚优秀驻村工作队队员喻福熠

在四川省宜宾市珙县洛表镇南部,有一个村庄,叫胜景村。这村子地处川滇交界,属大雪山北麓。进得村来,但见绿水青山,层峦叠嶂。若来此处观山览水,“胜景村”这名字,却非虚名。若以生存环境来看,因这里属川南喀斯特地形地貌之余绪,山高坡陡,土地贫瘠,耕地不足,基础设施落后,产业基础薄弱,是典型的贫困山区,是全县重点贫困村。2018年以前,全村有50多户230余人一直在贫困线上挣扎。

2018年7月的一天,在胜景村村委那幢年久失修的办公小平房,迎来了一位俊朗的年轻小伙子。他叫喻福熠,是珙县气象局派来的驻村工作队队员。迎接他的是村委文书和专干二人,前任村主任已经辞职好久了,主任的位置一直空缺,没有人愿意来挑这副沉重的担子。村支书也是镇上后来才派驻的。

时年23岁的喻福熠,在这里放下了行囊。这一放,就是600多个日日夜夜。

600多个日夜,虽短犹长。他见证并参与了胜景村艰辛的脱贫历程,这个当初走进村里还怯生生的小伙儿,如今已是村民口中亲切称呼的“小喻”,镇上村上人人熟知的脱贫帮扶能人,是四川省委、省政府表彰的全省脱贫攻坚优秀驻村工作队队员。

                             图:喻福熠了解独居贫困户汪定奎老人情况,为他争取了4万元危房改造资金,新建了房屋

◆从迷茫,到坚定

2017年6月,喻福熠大学毕业后在广州找了工作。工作不久,就得到父亲患癌的不幸消息。他立即辞掉在广州的工作,回到家乡珙县县城巡场镇,随后考入珙县气象局工作。2018年7月,局领导找他谈话,希望他服从组织安排,派驻胜景村,到一线参与脱贫攻坚。

喻福熠毕业后去广州本想闯出一番天地,为了尽孝放弃了远游,回到了家乡。如今要去偏远山村,在脱贫攻坚战线,大学攻读自动化专业的他,如何展现身手?他犹豫又彷徨。

父亲说,小喻,去吧。县城到你将要去的村上,也就两、三小时车程,你放心去工作,我不会有事的。

带着行囊,还有迷茫,喻福熠从繁华的县城出发,走进了这个偏远的山村。

因条件所限,他住在了那幢上世纪90年代修建的用于村委办公的砖构小平房的三楼。那时的胜景村尚未进行农网改造,一遇雷雨,停水停电是家常便饭。住进这幢小平房的第二天傍晚,还不会做饭的喻福熠正在炸土豆充作晚餐。“轰隆”一声,一道惊雷打坏了房间电灯,接着水也停了,他只能找些饼干就着凉水咽下。

窗外雷雨交加,屋内闷热难熬。他躺在床上,辗转反侧。

不久后的一个周末,村里下了场大雨。他从家里返回,打开房门一看,屋里满是积水,屋顶塌了一大片,砖块水泥块砸在了床上,床上的被子枕头大半都已湿透。

那几天,他想打退堂鼓。是领导的重托和父亲的期许,打消了他的念头。走的前一晚,父亲说:“派你驻村,那是组织需要你,村里的乡亲需要你。”

意志和境界总在困难中磨练和升华。

北宋张载说:“贫贱忧戚,庸玉汝于成也”。面对困难,有人退却怨艾,有人砥砺奋进。喻福熠显然是后者。他很快理解了自己所做工作的意义和价值,迷茫的心一天天坚定起来,他全身心投入到了艰辛繁重的脱贫任务中。

八月的一个晚上,喻福熠从七公里外镇政府加班回住处,已是深夜,他骑着电瓶车慢行。是时月光如水,蛙声如鼓,一路上,扬花的水稻和着路旁青草的香味,沁入心脾。他庆幸,如果不到这山乡来,城里长大的他,怎悟得辛弃疾“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的意境。

2018年,驻村工作队在当地党委政府领导下,坚持以产业发展为主线,整合力量,因地制宜,协调30余万资金,引导支持村民栽种“不知火”柑橘200余亩,发展养牛产业,实现贫困户人均增收3000余元。到年底胜景村脱贫27户137人,喻福熠作为驻村工作队队员之一,功不可没。


◆从生涩,到成熟

时光飞逝,转眼到了2018年年末。这时候的喻福熠,已不再是村民眼中那个迷茫生涩的大学生,而是大家心中口中能干有见识、细致有耐心的“小喻”了。

这年年底是胜景村脱贫任务最繁重、最艰难的时候。就在这年前后,他完成了一件几乎难以完成的任务。

易地搬迁是解决贫困人口脱贫致富的重要举措,也是脱贫攻坚工作中一块难啃的硬骨头。

胜景村的易地搬迁工作在原本有序的进程中,遇上了极大的阻力。住在胜景村最偏远的马家两兄弟,因缺少劳动力,加之其居住地生产生活条件恶劣而一直贫困。驻村工作队为他们争取到了易地搬迁名额,还为他们确定了搬迁地点,希望他们早日搬迁,尽快脱贫。想不到的是,马家兄弟对搬迁的建议不冷不热、满不在乎,总找理由推阻。村干部、村里有威望的老人轮番劝说,都是徒劳无功。在大家都想放弃的时候,喻福熠却生出一股牛劲,连续三周,几乎每天都走一个多小时的山路去马家兄弟家里,给他们讲政策,摆家常。终于,马家兄弟被这个年轻人的执着所打动。他们说,不愿意搬迁,不是故土难离,而是担心建房资金不能到位。知道马家兄弟的担忧后,喻福熠及时与镇扶贫办协调,了解、催办建房划款进度。马家兄弟收到资金后,打消了顾虑,迅速迁建住进了新房,生活一天一个样。

因为这事,喻福熠与马家兄弟建立了融洽的关系,深厚的感情。说起小喻,马家两兄弟就翘大拇指。

后来,他又了解到,他们两家的孩子上学,每天要走三个多小时的崎岖山路。喻福熠就多次向镇上、县上领导反映情况,为胜景村争取到了村公路硬化项目,修通了水泥路。现在,马家小孩上学只需半小时,而这条水泥路也极大地方便了全村村民的出行。

2019年,胜景村脱贫26户86人,已实现全面脱贫。这一年,当地党委政府和驻村工作队的给大家交出了一份满意的答卷:利用产业发展资金发展光伏发电项目,集体经济预期增收可达3万元;争取建设资金,改善群众出行条件,硬化4.2千米村公路;协调争取水利项目资金35.7万元,新建50立方米联户水池21口,解决251户1131人的用水安全问题;完成天然气入户建设,覆盖全村90%以上农户。

如今的胜景村,沧桑巨变,旧貌新颜,“胜景”之谓,已不仅仅是云山风色。

喻福熠和他的队友们,路没有白跑,汗没有白流,苦没有白受!他们用辛劳与智慧,为胜景村书写了另一道风景。

图:喻福熠在去劝说马家兄弟的路上


  ◆抗疫情,显担当

“胜景村现有通村硬化路、卫生室、文化室,原贫困人口通过实施产业发展、务工等多种渠道实现收入达标,全面落实对胜景村原贫困户家庭减免就读费用计划,全村贫困人口基本医疗保险全覆盖……

今年年初,喻福熠开始对一年多来的帮扶工作进行总结。

他没有想到,这一年多来,他收获了人生第一份获得成绩的快乐;也就在今年,他还获得一份甜蜜的爱情,女朋友时时期盼他赞誉而归。当然,还有他时时牵挂的父亲。

可就在春节前,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了。无论城市还是乡村,疫情防控都是首要任务。紧要关头,喻福把牵挂和思念都抛在了脑后,迅速参与到执勤巡逻、劝导教育、测量体温这些劳累繁琐的工作之中。疫情缓解了,村民的复工复产又成了难题。喻福熠与驻村工作队其他队员,通过各种方式,对务工人口家庭进行全面摸排,深入宣传政府促进复工复产的帮扶政策,向他们提供招聘信息,组织贫困户到招聘点找工作,为贫困户争取复工复产优惠政策。到目前,胜景村共有33户102人恢复了外出务工,有效地减小了返贫风险,巩固了脱贫成果。

获得省委省政府通报表彰,笔者与他交谈,告知他喜讯,他略显腼腆。他说,这一年多的驻村帮扶经历,他最大的收获是懂得了责任与担当。

这是喻福熠的故事,也是他的一段短暂的成长经历。

这样的故事与经历,不独一人,千千万万个坚守脱贫攻坚一线,只争朝夕,不负韶华,担当奉献的党员干部都在亲历这样的甚至更加动人的故事。

习近平总书记说:“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如今的喻福熠,仍然坚守在胜景村,与村民一起走向更加美好的明天。(宜宾市气象局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