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镜头系列】建设共同富裕试验区,攀枝花这样探路— 以气象之笔绘幸福底色

日期:2024年07月30日

记者 谢盼 胡亚 文科 通讯员 周雯 

7月5日,记者站在金沙江大峡谷观景台上凭栏远眺,只见江水与青山构成了一幅别样的山水画。

2022年底,四川省委、省政府印发《关于支持攀枝花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试验区的意见》,明确提出将地处金沙江干热河谷的攀枝花作为全省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试验区。近日,“中央媒体走基层看气象——绿镜头·发现中国”报道组走进攀枝花市,探寻这里共同富裕实现路径背后的“气象密码”。

“试”出来的晚熟芒果

攀枝花是四川省唯一的亚热带水果生产基地,是我国晚熟芒果的核心产区。7月上旬,在攀枝花市仁和区大龙潭彝族乡混撒拉村五星级产业园里,套着防护袋的芒果挂满枝头。

“在我们村,从5月中旬一直到11月,长达半年的时间里都可以吃到新鲜的芒果。”混撒拉村党总支书记邹胜洪介绍,全村芒果种植面积超2万亩,预计今年产量可达2万吨,总产值逾7000万元。

“芒果发育与≥10℃的有效积温关系密切。攀枝花的积温条件使得本地同样品种的芒果比沿海地区晚熟20天至30天,凯特芒甚至可以晚熟50天左右。较长的发育期使芒果品质更佳,可实现差异化发展。”仁和区气象台台长刘馨语介绍,攀枝花干季、雨季分明,与芒果生长发育需求完美契合,且昼夜温差大、日照时数长,有利于提高果实品质。

在发展芒果产业之前,混撒拉村先后种植过蔬菜、西瓜、香蕉、石榴等,但均以失败告终。1996年,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派出专家组到攀枝花实地考察,提出《在攀西地区发展10万亩一流的优质芒果商品生产基地的建议》,得到攀枝花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

经过近30年发展,攀枝花芒果产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2023年,混撒拉村人均收入3.5万元,并呈直线上升趋势。而要想芒果产业长盛不衰,离不开科学管理。其中,气象服务功劳不小。

“我们在仁和区气象局挂牌成立了农业气象试验中心,与区气象局共享价值2000余万元的数十台(套)热带水果科研设备,通过学科优势互补,促进芒果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南亚热带作物研究所研究员姚全胜介绍。

为提高芒果产业抵御气象灾害的能力,气象部门还为新品种选育提供支撑。

图为“中央媒体走基层看气象——绿镜头·发现中国”报道组在四川省攀枝花市仁和区混撒拉芒果种植区采访

引得游人争相来

经过蜿蜒起伏的盘山路,走进位于金沙江畔大山深处的迤沙拉村,只见这里红墙青瓦、高瓴飞檐,房屋多具有徽派建筑风格。

迤沙拉村始建于明洪武年间,是中国最大的彝族自然聚居村。迤沙拉村驻村第一书记梁家诚介绍,该村自2015年开始重点发展旅游业,结合本地气候特征,研发文创产品,开辟研学路线,开展文化活动,并鼓励村民参与。

攀枝花市仁和区大龙潭彝族乡混撒拉村芒果产业园(航拍图)

“迤沙拉村所在的攀枝花市仁和区四季如春,干湿季分明,湿度适宜,阳光充足,气象灾害总体偏轻。”刘馨语告诉记者。虽然气象灾害不严重,但7月也是雨水频繁光顾的季节,暴雨不仅会影响游客的体验感,甚至威胁群众生命安全,还可能对古建筑造成不利影响。“我们会及时关注气象部门以多种形式推送的天气预报,如有暴雨会及时启动应急预案,全面做好古建筑防护。”梁家诚说。

2023年,全村累计吸引游客80万人次,比2022年增加770%;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超过2.5万元,比2010年增长418.97%;村集体收入达88.25万元,其中75%的收入源自旅游业。

“在攀枝花市建立共同富裕试验区,是当下乃至今后一段时间的头等大事。气象部门将主动作为,不断贡献智慧和力量。”攀枝花市气象局党组书记、局长刘琦表示。

(来源:中国气象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