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推进气象科技能力现代化和社会服务现代化为着力点 加快发展气象新质生产力

日期:2024年04月30日

长空吹劲风,大海涌新潮。从都市到田野,从业务一线到科研前沿,从机器轰鸣中到绿水青山间,亿万人民正在神州大地上以实践书写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崭新篇章。

“所当乘者势也,不可失者时也。”4月29日,中国气象局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扩大)2024年第二次学习会就新质生产力开展专题学习研讨,紧跟形势、紧抓机遇,统一思想、锚定方向,加快培育气象领域新质生产力、赋能各行各业新质生产力发展,推动气象高质量发展“乘长风破万里浪”。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新质生产力是创新起主导作用,摆脱传统经济增长方式、生产力发展路径,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特征,符合新发展理念的先进生产力质态。近年来,气象领域已初步形成以智慧气象为代表的新质生产力内核。以此为基础,发展气象新质生产力,将为进一步推进气象高质量发展注入全新动能。一方面,以数值预报为代表的气象关键核心技术与新技术新方法融合发展,有望催生原创性创新,大幅提升气象数据收集、处理、分析和应用能力,推进气象科技能力现代化加速发展。另一方面,由科技创新开辟的新业态、新赛道、新产品,将不断赋予气象社会服务现代化新内涵,为“气象+”赋能各行各业、释放气象要素价值创造更多新需求、新场景、新机遇。

发展气象新质生产力 ,必须牵稳科技创新“牛鼻子”,加快推进气象科技能力现代化。纵观世界历史,三次工业革命归根结底都在于科技创新,而新质生产力所代表的新一轮科技革命新趋势、新方向,同样离不开科技创新“主引擎”。气象新质生产力的培育壮大,要以有组织的科技攻关、成果转化、人才培养、开放合作来增动力、强内力、添活力。

激活气象科技创新“主引擎”,要抓关键——聚焦重点领域、集中优势力量突破核心关键技术,推动新技术新方法在气象观测预报服务中深度融合应用,为气象卫星、雷达、数值预报等核心业务发展注入新动能;要强体制——深化气象科技体制改革,优化创新要素配置,以系统观念完善发展气象新质生产力顶层设计,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要育人才——加强人才源头培养,释放人才创新活力,瞄准重点领域培养专业能力,构建更有力度、更为配套、更加开放的气象人才政策体系,为发展气象新质生产力浇筑坚固地基,注入源头活水。

发展气象新质生产力 ,必须扎牢气象服务“基本盘”,加快推进气象社会服务现代化。新质生产力特点是创新,关键在质优,本质是先进生产力。这一本质决定了气象新质生产力决不能停留在潮流、概念、标签这些表层,而要突出“实”字,以气象社会服务为“主阵地”,秉持实干、实用、实效的工作导向,实现落地应用和价值转化,更好赋能各行业各领域新质生产力发展。

夯实气象社会服务“主阵地”,要以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人民需要日益增长,气象服务能力也必须不断提升,构建智慧气象服务业务体系,实现气象服务需求智能感知、服务定制供给;实施气候生态产品价值转化行动,推动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深入发展健康气象服务,构建多种气候康养模式。要把服务国家发展全局和长远利益摆在核心位置。当前,建设数字中国、金融强国,加快建设新型能源体系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居于重要地位,这需要气象服务勇于拓展“新赛道”,打造“中国气象数据”品牌,推动气象高价值数据走入各行各业;探索“气象×金融”服务模式,发展绿色金融、普惠金融、金融风险防控气象服务;赋能新能源产业发展,提升源网荷储一体化气象服务能力。

号角吹响,未来已来。让我们携手并肩、开拓进取,主动迎接挑战,以气象科技创新为引领,加大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力度,使更多气象创新成果从“实验室”走向“生产线”,转化为气象新质生产力,更好护航各行各业新质生产力发展,为高质量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