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的光 照亮事业前行的路——攀枝花市人大专项检查《气象法》贯彻实施情况

2019年10月31日,十九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了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总体目标,并要求各级机关和领导干部提高运用法治思维、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的能力。

为深入贯彻落实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推动攀枝花气象事业依法发展、健康发展,2020年,市气象局积极向市人大汇报有关工作,得到了市人大领导的高度重视。2021年初,市人大常务委员会将《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的贯彻实施情况纳入2021年度市人大执法检查计划,写入了2021年工作要点。

“执法检查是人大对宪法、法律和法规在本区域贯彻实施情况的检查监督,是人大常委会行使监督权的重要形式,也是推进宪法、法律和法规正确实施的有效途径。”市人大农委有关负责人说。

6月30日、7月14-15日,按照年度工作计划,人大常委会党组副书记、副主任陈可红率领市人大执法检查组,分两次深入全市气象站、雷达站、人影作业点及市县气象局等多个点位,开展了实地详细检查和调研。每到一处,均详细查看、询问气象法相关规定落实情况,了解气象工作机制、保障投入、台站建设、业务服务、人影安全等详细情况,与县(区)人大、政府负责同志深入交流,提出改进意见和要求。

7月29日,市人大常务委员会召开第128次主任会议,专题听取了市政府关于《气象法》贯彻实施22年来,我市在普及宣传气象法律、气象灾害防御体系建设、气象现代化建设、气象监测预报预警服务、人工影响天气等方面所做的工作、取得的成效的报告,详细了解我市防灾减灾气象事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下一步工作打算。市人大农委汇报了关于《气象法》贯彻实施调研情况,充分肯定了攀枝花气象事业发展取得的成绩,总结了三方面的问题和不足,并提出了三项工作建议意见。

听取政府报告和专委会汇报后,陈可红代表常委会主任会议总结讲话,充分肯定我市气象法贯彻实施工作,认为各有关方面积极开展宣传教育,认真贯彻执行各项规定,依法加快推进气象事业,推动我市气象监测、预报、预测、灾害防御和服务等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在促进全市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预防自然灾害,减轻灾害损失,服务“三农”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陈可红要求,市政府要高度重视发挥好气象防灾减灾“第一道防线”作用,进一步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加快气象现代化装备设施建设步伐,全面提升全市气象装备现代化水平;要完善主城区气象监测预警服务工作体系和保障机制,补齐“两区两城”气象监测预警服务短板,让气象更好更全面的服务群众生产生活和攀枝花经济社会发发展。

在表态发言中,市政府王飚副市长表示,市政府将自觉接受人大监督,认真贯彻执行市人大执法检查意见,充分履行好气象工作政府职责,高标准、严要求,补短板、强弱项,推动我市气象事业实现高质量发展,让我市气象现代化水平整体上一个新台阶。

自2000年1月1日《气象法》施行以来,攀枝花各级政府和气象部门认真贯彻实施《气象法》及配套法规规章,积极构建“政府主导、部门联动、社会参与”的气象防灾减灾体系,明确各方防御责任,市县两级财政积极支持气象事业发展,我市初步建成气象立体观测体系、卫星接收平台和信息广域网络,初步实现资料实时传输和精准质控、卫星资料“高精度高频次”业务应用、业务平台“云+端”部署;预报警报时效性和准确性显著提高,天气预报准确率已提升至86.3%,暴雨预警信号准确率提升至95%以上,灾害性天气预警时间提前量已达48分钟,气象精密监测、精准预报、精细服务能力明显提升。近五年,全网发布预警44期,覆盖5000余万人次,初步形成时空无缝衔接的业务服务体系;共防雹作业5100余次,成功率85%以上;增雨作业130余次,累积增加降水超1.2亿方;全市依据气象预警组织防汛和地质灾害应急撤离14.9万人次,连续五年实现防汛减灾和地质灾害防治零死亡,气象防灾减灾“第一道防线”作用凸显。

“法治是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依托,发挥着重要的引领、规范和保障作用。”目前,市气象局正抓紧推动人大执法检查意见等后续工作的落实,力争气象依法治理、依法发展、高质量发展再上新台阶,再做新贡献!(攀枝花市气象局 业务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