灾后恢复重建中的气象精兵——宜宾长宁“617”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先进个人段虎军小记

2019年6月17日22点55分,宜宾市长宁县发生6.0级地震。宜宾市气象部门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6.17长宁地震”的重要批示精神,上下团结一心抗震救灾,全力推进抗震救灾气象服务和灾后恢复重建,涌现出许多先进典型,市气象局业务科技科副科长段虎军同志就是其中一个。

地震发生后,宜宾市气象局干部职工冒着余震的危险立即开展相关应急工作,仅仅在地震发生35分钟后便启动了“地震气象服务Ⅲ级应急响应”,而负责撰写这份应急响应命令的就是段虎军。

地震后他通宵坚守岗位,了解震区气象业务运行情况,收集气象部门受灾情况,核查震区国家级自动气象观测站和区域自动气象站运行、受损情况,指导督促开展震区气象设备抢修、便携式自动站安装架设等工作,确保气象观测业务、抗震救灾气象预报预警服务不中断,保障各类气象信息及时发送,和全市气象人员一起为灾区人民筑起生命安全的“气象防线”。

镜头一

             

长宁县6.0级地震的震中距珙县国家气象观测站直线距离仅9.7千米,震源深度仅8千米。地震造成珙县气象局办公区和观测站严重受损。业务楼墙体开裂,承重梁严重变形,被鉴定为D级危房,已无法使用。观测站西侧堡坎开裂垮塌,严重威胁气象观测场和下方10余户农户的安全。

气象预报离不开每一个观测点的数据,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也容不下一丝犹疑。珙县气象站灾后恢复重建异地选址工作迫在眉睫,刻不容缓。

于是段虎军临危受命,冒着余震危险奔赴震中开展气象站迁建选址工作。但因受珙县存在地质断裂带和供电铁塔、采石场、水泥厂、煤炭采空区较多的地形特征影响,选址工作困难重重。在6月到9月间,段虎军会同珙县气象局工作人员冒着余震,顶着烈日酷暑、狂风大雨等恶劣天气,克服皮肤晒伤脱皮、蚊虫叮咬肿痛、乱石荆棘划伤的困难,跋山涉水开展选址工作。后由于地震部门通知,所选站址位于新排查出的地震断裂带上等特殊原因,所选站址不能用于气象站建设,于是市局又于2020年2月春节期间紧急启动第二轮选址工作。正在老家休假的段虎军立即结束假期,克服疫情防控形势严峻的困难,毅然逆行,跨省跨市赶回宜宾开展选址工作。

二轮选址期间,该同志共计到珙县开展选址9次17天,踏遍了珙县巡场镇、珙泉镇、上罗镇、玉和乡各个空地山头、荒山野岭,实地查勘出了34个拟选点,在省局观网处和数据中心的实地踏勘指导下,最终将新址确定在珙县巡场镇新林村七组。

镜头二


珙县气象站新址迁建项目作为珙县灾后重建重点项目,项目建设责任重大。在新址确定后,该同志在珙县气象站新址设计、观测站和值班室标准化建设工作中均积极参与推进。

2020年4月8日,珙县气象站新址建设正式施工。这期间,建设工地上少不了段虎军的身影,他时而与施工队商议协调观测场基础施工、预埋事宜,时而拿着图纸和皮尺指导工人们按照观测场标准化建设要求开工。编制方案、制定计划、倒排工期、安装仪器设备的每一个环节都有他的参与。精确、严谨,对每一个细节都严格把关,这就是他的工作态度。

修建期间,他共到现场指导督办新址建设12次,在珙县气象站观测场标准化建设、气象仪器设备安装调试、业务切换方案的制定和业务楼建设等工作中发挥了业务管理和技术把关的重要作用。

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珙县国家气象观测站新址于2020年9月30日完工,进入试运行阶段。2020年12月顺利通过省气象局验收,并于2021年1月1日正式启用。

镜头三

          

又是一个普通平凡的工作日,段虎军和同事一起检修着市局气象站的气象仪器。作为市局业务科主持工作的副科长,他的事情繁多,他始终把业务管理和服务基层放在最重要的位置。从一个初出茅庐的毛头小伙一步步成长为业务骨干、科室领导,他用实际行动努力践行甘于奉献、求真务实的态度,把爱岗敬业的工匠精神落实到每一项工作、每一个环节。他先后获得了省气象局“重大气象服务先进个人”、 “地面气象观测业务调整先进个人”、气象信息网络和资料工作优秀业务人员”和市气象局“重大气象服务先进个人”等多项重要荣誉。

近日宜宾市委、市政府印发了《关于表扬长宁“6·17”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的通报》,对在长宁地震抗震救灾和灾后恢复重建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的60个先进集体和100名先进个人予以通报表扬,段虎军被评为先进个人。

虽然斩获荣誉,段虎军却没有停下脚步,他又默默在岗位上如以前每一天一样认真、踏实的工作。

平凡的岗位、平凡的事,没有惊天动地、可歌可泣的壮举,有的只是普通岗位上默默的奉献和执着的坚守,有的只是把业务紧紧抓手上、把服务牢牢记心间的忠诚。(宜宾市气象局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