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丽萍同志在《四川日报》发表署名文章——《坚守防灾减灾第一道防线》

四川省气象局党组成员、成都市气象局党组书记、局长郝丽萍于2021年1月11日在《四川日报》发表署名文章——《坚守防灾减灾第一道防线》。

坚守防灾减灾第一道防线

这个斗不是跟老天爷作对,而是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规律,积极应对自然灾害,与自然和谐相处”

——摘自2020年8月18日至21日习近平总书记深入安徽考察调研时的讲话


    我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气象灾害占各类自然灾害的70%以上。2020年8月18日至21日,习近平总书记深入安徽考察调研时指出:“愚公移山、大禹治水,中华民族同自然灾害斗了几千年,积累了宝贵经验,我们还要继续斗下去。这个斗不是跟老天爷作对,而是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规律,积极应对自然灾害,与自然和谐相处。”这为我们提高抗御自然灾害现代化能力,提升气象预报预警水平,提供了重要遵循。
    气象预报预警,被称为防灾减灾的“消息树”“发令枪”,发挥着第一道防线作用。进入新发展阶段,筑牢第一道防线的气象使命也要续写新篇。
  筑牢第一道防线,贵在提早摸清“敌情”。防灾减灾关键在“防”,气象监测预报每个环节都关乎“防”的决策走向与应对成效。
    从注重灾后救助向灾前预防转变,必然要求气象监测打出提前量,提高多尺度立体化探测能力,提早获取灾害性天气发生发展和强度位置变化,以早发现为早部署赢得时间。回首去年汛期,新落户成都的3部X波段双偏振相控阵天气雷达,与原有7部风廓线天气雷达组网,将灾害性天气监测时效提高至60秒,快速捕捉强降雨云团生成发展,提前摸清了“敌情”。
    从应对单一灾种向综合减灾转变,必须要求气象预报亮明“作战地”,提升智能预报预测水平,发展气象灾害风险预报。灾害来临,如何划定防范重点区域、提前转移哪些人口等等,都离不开精准的气象预报。在多种灾害交织下,基于传统气象阈值的预报具有局限性,需要充分挖掘海量数据信息,精准预报灾害性天气落区、强度和影响时段,预估承灾体面临的灾害及影响,为灾前防御提供重要参考。
    筑牢第一道防线,要扭住创新“引擎”。在全球气候变暖背景下,气象灾害发生发展规律越来越难以把握,气象工作充满了挑战。迎挑战要谋划新举措,党中央已为气象工作者指明了方向:加快科技创新,做到监测精密、预报精准、服务精细。
    行百里者半九十,打赢防范化解自然灾害风险硬仗仍需奋力。气象部门务必坚守防灾减灾第一道防线,以工作成效践行“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初心与使命。(转载自2021年1月11日《四川日报》第16期“
学思践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