挖掘气候好资源 助力双城经济圈

128日,川渝生态气候资源品牌发展大会在成都落下帷幕,四川省气象局与重庆市气象局开启携手挖掘两地气候资源、助力双城经济圈建设的新征程。

    川渝两地地理同域、山水相连,聚合了丰富而独特的生态气候资源。近年来,两地气象部门大力促进优质气候资源开发利用,在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和地方发展需求的道路上,用气象服务留下了生动印记。

打造全域旅游“气候新名片”

“房间基本都住满了,客人多,服务要跟上。”在四川省宜宾市兴文县石海镇的一家民宿里,老板张惠华反复叮嘱员工自去年兴文县获得“中国天然氧吧”称号,来度假康养的游客数量增多,停留的时间也变长了。重庆最大的一片“肺叶”酉阳县获评“中国气候旅游县”后,跻身重庆旅游关注度排行榜TOP5,游客数同样呈现逐年上涨趋势。


气候品牌带给兴文县、酉阳县的变化,是川渝气象部门挖掘利用优质气候资源,帮助当地打造全域旅游“新名片”的缩影。

    巴蜀地形地貌复杂多样,既造就了森林佛光、日照金山、缥缈云海等气象景观,又孕育出适宜休闲养生的优质气候条件。如何让社会认可这一气候资源高地,把气候资源优势转化为良好效益,需要一条行之有效的路径。

2018年,四川省气象局和重庆市气象局加快开展气候旅游资源评估的步伐。目前,川渝两地共有16个县和风景区成功申创“中国天然氧吧”,并立足各乡镇气候背景,开展“四川生态气候标志”和“重庆市气候宜居宜游乡村”两大省级推荐认定活动,让川渝大山深处的好地方汇聚了人气,把优质空气变成了促进发展的“财气”。

为充分聚合气候品牌力量,发挥1+1>2”的叠加效应,发展大会启动了“氧在川渝 共建共享天然氧吧”“游在川渝 共乐共享魅力乡镇”两项活动把气候宝地串珠成链,进一步提升川渝全域旅游吸引力。

让农产品拥有“气候身份证”

    “大家都说蒙顶山茶好,但为啥好,我也给不出像样的解释。”四川省雅安市名山区马岭镇茶农刘大爷一直苦恼的问题,在今年5月蒙顶山茶通过“中国气候好产品”评审后得以解决。“现在用手机扫一下就明白了。”刘大爷指着茶叶上“中国气候好产品”的标志和生长期二维码说。


通过气候品质认证,为农产品“溯源”,使其携带“身份证”走向市场,是川渝气象部门在农业服务领域进一步开发利用气候资源的有益实践。重庆巫山县盛产的脆李在授牌“中国气候好产品”后,知名度快速提升。2019年,全县已种植脆李23.5万亩,产值达8.3亿元。有了品质认证,村民腰包鼓了,脸上的笑容也多了。

为农产品争得“面子”的背后,是川渝气象人扎实做好为农服务的“里子”。许多农产品在精细化气象服务的助力下,实现基地生态化、产业集聚化发展,成为助推乡村振兴的致富果。


让游客到川渝耍起来有了抓手后,两地气象局提出“食在川渝”计划吸引“吃货们”动起来。拟依托川渝各地气象影视中心资源,动员主播借助抖音等平台从气候角度讲解优质农产品的成长环境,通过直播带货、短视频助销,实现气象服务从线下走到线上,给农产品助阵添人气。

深度融入赋能双城经济圈

    今年1月,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指出,要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在西部形成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

两地气象部门深度融入双城经济圈建设的蓝图就此打开。四川省气象局与重庆市气象局签订合作协议,两地气象服务中心共同推进旅游景区特殊气象景观智能化监测,开展旅游气象指数预报方法研究,建设川渝生态气候资源大数据库实现两地共享,一系列精细措施让气象元素更好地催生川渝经济社会发展新动力。

站在新的历史交汇点上,双方将重点推进川渝地区旅游、农业、风能太阳能等气候资源评估和利用,提升气候资源向产业资源转化的基础能力;发挥气候资源纽带作用,带动教育、医疗、农业等周边产业簇群集聚发展充分释放气象红利;联合打造高品质生活宜居地,守护川渝两地良好生态基底,为川渝经济和社会发展增添新动能。(王悦)

 (来源:《中国气象报》2020年12月23日二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