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气象报】特色农业气象服务全生产周期保障 自贡再生稻蓄留面积和亩产实现双增
近日,四川省自贡市农业农村局发布消息:2024年全市再生稻蓄留面积达到113万亩,较2023年增长14%,最高亩产测产超过380公斤,蓄留面积与亩产双重增长。
再生稻,是指中稻收割后,利用稻桩上存活的休眠芽,在适宜的水分、养分和温度、光照等环境条件下,再长一茬水稻,从而实现一季两收。自贡市再生稻种植在四川省乃至全国都具有重要地位,其中又以富顺县的种植条件最为突出,被誉为“再生稻之乡”,是全国第一个再生稻产量超亿斤的县。
2023年,四川省气象局响应“天府粮仓·丘区示范”建设号召,联合省农业农村厅在自贡市成立省级再生稻特色农业气象服务中心,为再生稻提供全生产周期保障。一年多的时间,四川省再生稻气象服务保障实现“再提升”。
四川盆地南部2023年(左)、2024年(右)8月再生稻高温热害遥感监测图 四川省再生稻特色农业气象服务中心供图
再生稻特色农业气象服务中心紧扣再生稻产业发展需求,新建多个农田小气候站和植被物候气象观测站,同时结合卫星遥感、无人机测绘和自动气象站数据,对再生稻抽穗扬花期高温热害的发生面积和程度进行精准监测评估,为稻田的精细化管理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保障。
此外,再生稻特色农业气象服务中心积极探索“伴随式、融入式”气象保障服务新模式。依托气象和农业大数据,建立再生稻“产前-产中-产后”全链条靶向气象服务体系,成功研发再生稻综合业务平台。
据统计,2024年,再生稻特色农业气象中心共发布19期病虫害气象预报、气象灾害风险预警和秋收秋种农业气象服务材料,提出53条对策建议,有效保障再生稻生产的顺利进行。
2024年春季,由四川省农业气象中心联合自贡市气象局、市农业农村局、市应急管理局组成的无人机农业气象应用团队,在富顺县代寺镇、童寺镇开展中稻和再生稻无人机样方调查试验,旨在为种植信息提取、高温热害监测、遥感产品精度检验提供数据支撑。罗伟 摄影
四川省农业气象中心与自贡市气象局联合行动,制定《农业气象服务技术规范 再生稻》,并印发再生稻特色农业气象服务中心2024年至2026年重点任务清单,明确未来三年的工作方向和重点任务。聘请中国气象局、省市农科院等单位的专家指导再生稻试验基地建设,目前已立项省部级科研项目1个、厅局级科研项目3个。
下一步,再生稻特色农业气象服务中心将继续深化与农业农村部门合作,拓展再生稻特色农业气象服务的广度和深度,推动再生稻产业高质量发展,为“天府粮仓·丘区示范”建设作出更加积极的贡献。
(作者:邓欢 杨小波 周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