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象赋能】穿行峡谷间,用脚步丈量服务尺度
6月7日,国内首台单机容量最大功率150兆瓦级大型冲击式转轮在四川省田湾河流域梯级水电站(以下简称“田湾河水电站”)正式投入运行,水电机换装“中国芯”,成功并网发出“第一度电”。
2004年,田湾河水电站主体工程正式开工。2009年建成投产。在近二十年的建设及运营时间里,气象部门一路护航,为绿色能源造福千家万户贡献力量。
田湾河水电站位于甘孜藏族自治州康定县,雅安市石棉县境内,处于青藏高原横断山脉东部。受复杂多变的天气系统和地形影响,这里山风强烈,夏雨集中,夜雨多。
“风一大,雨一多都会影响施工安全和进度。”石棉县气象局副局长白然全介绍,田湾河流域山势崎岖,气象监测站缺乏,在深山峡谷里建站成为破解难题的关键。因此,早在田湾河水电站建设之初,石棉气象部门便一边根据周围站点数据开展预报,一边开启流域内气象监测站点选址和建设工作。
爬高山、下陡坡、涉流水,趟泥泞……为全面了解流域范围、面积等情况,考量区域信号强度、有无遮档物、日照和风向等条件,石棉气象人如特种兵般穿行在峡谷间。
2007年,田湾河流域中段的草科乡和坪村成功建设起第一个区域自动气象观测站。截至2022年,石棉县气象局先后在田湾河流域建设9个自动气象站,站网布局持续优化,监测精密度和预报准确度大大提升。
图1 位于田湾河流域中游界碑石的多要素气象站
田湾河从巴王海(田湾河上游)至河口河道长48公里,天然落差2120米,水电站自建设之初,便被规划为“一库三级”——从上到下依次为:仁宗海水电站、金窝水电站和大发水电站。初期,因气资料缺乏和对服务主体了解较少,针对田湾河水电站的服务只能“一份预报材料覆盖整个流域”。
伴随项目建设深入,气象服务需求日益旺盛。“做细做实”成为石棉气象人对自身服务提出的新要求。石棉县气象局每年派出10余人深入流域内的仁宗海、界神石、巴王海等地考察调研,同时加强研究地形对天气气候的影响,努力做到“知己知彼”。
图2 工作人员在维护田湾河流域的自动站
“现在,我们将田湾河流域分为草科、界碑石以下、界神石以上三个阶梯,制作片区天气预报。”白然全说,田湾河流域气象服务产品已涵盖常规天气预报、重要天气信息、专题预报等多种类型。
自项目施工以来,保障工程建设是气象部门的服务重点。2009年8月,田湾河水电站机组全部建成投产后,成为以发电为主,兼顾防洪、补水、生态调度等综合效益的水利枢纽。
“投产后的水电站对气象服务的针对性和精细化方面有了更高的要求。”参与田湾河水电站气象服务多年的预报员石兴琼说,为此,业务人员加深学习掌握更多关于电力生产、水库调蓄的专业知识,及时为水电站提供流域降水实况数据、智能网格预报产品及气象灾害预警服务。
图3 石棉县气象局预报员石兴琼正在制作田湾河水电站气象服务产品
“未来,我们将与水电站开展更加深入细致的合作,进一步提升服务质量。同时提升流域气象灾害防脚能力。”白然全说。(王悦 来源:中国气象报2023年7月5日第二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