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级机动观测业务正式启动!海燕号无人机实现高原垂直探测首飞!
6月28日,随着两架海燕号气探型高空大型无人机在四川省自贡市完成交付,并成功实现青藏高原东南边缘气象精细化垂直探测首飞,国家级机动观测业务正式启动。
此次交付的海燕号I型无人机和海燕号II型无人机 图/中国航空报记者 岳书华
当日10时39分,海燕号Ⅰ型无人机从自贡兰田机场起飞,成功抵达任务区域上空,执行气象精细化垂直探测任务,成功下投6枚探空仪,顺利完成国家级机动观测业务首次飞行任务。
海燕号I型无人机从四川自贡兰田机场起飞,执行气象精细化垂直探测任务 图/中国航空报记者 岳书华
本次交付的两型无人机具有飞行高度高、续航里程长、复杂环境作业能力强等特性,并搭载了机载下投探空系统等气象载荷,可连续开展特定环境下大气垂直廓线探测,破解气象资料空白区域、复杂环境下观测数据不足的难题,为西南涡、高原气象、海洋(台风)等重要天气过程及天气气候敏感区域观测、突发应急保障和气象防灾减灾等提供第一手气象信息。
中国气象局副局长曹晓钟出席交付系列活动并表示,建设国家级机动气象观测业务,是中国气象局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气象工作重要指示精神,落实《气象高质量发展纲要(2022—2035年)》,筑牢气象防灾减灾第一道防线的重要举措。
国家级机动观测业务启动暨无人机交付活动现场 图/中国航空报记者 岳书华
“未来,大型高空无人机应用场景将越来越广泛,可作为弥补青藏高原气象观测空白区,台风、山洪、山火等场景下常规观测不足的重要手段。”中国气象局气象探测中心(以下简称“探测中心”)主任李良序表示。
此前,中国气象局开展以大型无人机为主的气象观测试验(“海燕计划”),对两型高空大型无人机进行了适应性改进,并开展多次气象探测试验。2020年8月,气象部门成功开展了我国首次高空大型无人机台风综合观测试验,为台风“森拉克”中心位置确定提供了重要参考。2022年9月,在三江源地区和“冰川之乡”西藏波密,气象部门执行了我国首次大型高空无人机青藏高原气象观测任务,为青藏高原气象研究和生态保护提供了宝贵数据。
本次活动由探测中心主办,四川省自贡市政府、四川省气象局、中航(成都)无人机系统股份有限公司协办。活动期间,探测中心与自贡市政府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将依托自贡航空产业园建设自贡国家级无人机气象观测基地,有力保障我国机动观测业务稳定运行及无人机航空产业创新发展。
中国气象局,中国航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四川省自贡市委、市政府等相关单位领导出席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