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堂县过境本世纪最大沱江洪峰“零伤亡”背后的气象故事

50!0!

这两个看似普普通通的数字,却记录着金堂县迎战“8.16”特大洪灾的成绩单。

8月15日至17日,金堂县及沱江上游地区接连出现强降雨。金堂遭遇重现期为50年一遇的洪峰,提前安全转移、疏散群众,实现人员“零伤亡”,打了一场漂亮的抗洪阻击战。罕见的降水量和洪峰流量下,“零伤亡”奇迹并非偶然。在此次防汛抗灾中,金堂县气象局全力以赴筑牢气象防灾减灾第一道防线。

提早预报抢“先机”,争得防汛抢险主动权

14日09时,“8月15日至17日我县上游地区将经历大范围强降水过程,个别地方累计雨量可超过250毫米。”金堂县气象台提前准确预报强降雨天气过程。

15日16时,根据最新气象监测资料,金堂县气象局提前将应急响应升级为Ⅲ级。

16日凌晨4时,上游雨量不断攀升,防汛形势严峻,县气象局局长黄文诗果断向县防汛抗旱指挥部常务副指挥长电话叫应,建议立即召开紧急防汛调度会,同时宣布县气象局应急响应升级为Ⅱ级。

16日5时,县防指根据县气象局雨情通报和洪涝风险等级预测,将蓝色汛情预警(Ⅳ级)升级为黄色预警(Ⅲ级),并立即转移涉危群众。县气象局将应急响应升级为Ι级。

16日6时30分,县委书记坐镇指挥防汛工作,在听取县气象局情况汇报后,宣布全县进入橙色汛情预警(Ⅱ级),并立即开启防洪应急大喇叭广播,县城正式发布防汛通告。

在这个暴雨如注的清晨,金堂上演着“生死时速”。在洪峰到来前,提前安全转移4万余人。提前预报、精准预警的气象服务助力生命跑在了洪水前面,为“防大灾、抗大汛”抢得先机。

而面雨量和金堂县沱江上游暴雨洪涝预警平台是金堂县气象局为防汛抢险救灾提供全方位气象服务的两大重要法宝。

面雨量作“长缨”,把牢科学研判大阀门  

金堂县地处川西平原与川中丘陵接壤地带,毗河、中河、北河穿城而过,在这里汇聚成沱江。由此,金堂县是上游河水的集中区域,做好沱江流域防汛工作尤为重要。

进入主汛期以来,面对极端天气和复杂态势,金堂县气象局始终保持高度警惕,根据金堂防汛实际,与水务、水文相关部门密切联系,紧盯上游降雨形势和情况成功把握沱江上游面雨量这个关键点

“气象预报中常用的降雨量指一个观测点上测得的、可代表观测点周围一个小区域的平均降水量,也就是通常所说的‘某地下了多大的雨’。但是对于江河湖来说,点状的雨量数据并不能代表整个流域的降雨情况。”据黄文诗介绍,因深知金堂的特殊地理位置,县气象局在汛期气象服务中特别应用上游面雨量来进行预报。通过预报整个沱江流域单位面积上的平均降水量,实现较客观地反映整个区域的降水情况。金堂县气象台根据省台、市台以及上游台站预报,分析预测金堂县上游都江堰、彭州、新都、郫都、什邡、绵竹等地降雨趋势以及洪涝风险逐小时发布上游雨情实况、实时雷达回波图、各流域雨量分布图、降雨演变趋势以及上游气象预警情况

开展面雨量计算和预报,成为金堂县气象与水利部门加强合作为防汛抗灾服务的重要手段,为县防汛抗旱指挥部科学分析研判洪峰流量和到达时间提供了重要依据保障了人员、物资提前安全疏散转移。

预警平台缚“洪魔”,提升应急响应硬实力

实时获取 282个气象监测站点数据,第一时间掌握上游流域6580平方公里积雨面的雨情,高效整合天气雷达、河道分布信息……“8.16”强降水过程中,金堂县沱江上游暴雨洪涝预警平台切实担当起“消息树”的角色,为加强对气象灾害发生发展的科学研判,提升自然灾害预报预警能力打下了坚实基础。

立足金堂县防汛防灾形势严峻的实际情况,为突破困扰和制约沱江流域气象预报服务技术瓶颈,金堂县气象局主动发挥自身优势,于2016年底启动建设金堂县沱江上游暴雨洪涝预警平台,今年依托中央“三农”服务专项和省局指导的气象防灾减灾“六个一”建设,进行了升级。建立和完善了流域暴雨洪涝监测基础数据库,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本地化面雨量预报、沱江流域暴雨洪涝潜势预报方法以及数值预报产品的本地化解释应用方法。通过监测预报,分析沱江流域洪水面雨量流量的相关性,实现了暴雨诱发洪涝风险的预警,形成《中小河流洪涝气象风险预警》产品。加深与相关部门的沟通联系,始终保持密切合作关系,大力推进信息共享,合力强化上下游相邻台站的灾害性天气联防,最大限度减少气候灾害可能带来的风险损失。

雨情就是号角,汛情就是命令。对于气象人来说,守护一方安澜是一份沉甸甸的担子,更是一种责任和使命,一生的信仰和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