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召开新闻发布会 关注防范气象灾害 保障复工复产和春耕备耕

中国气象报记者 贾静淅

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召开新闻发布会。庄白羽 摄影

  3月27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防范气象灾害、保障复工复产和春耕备耕工作情况。

  中国气象局应急减灾与公共服务司负责人王志华、中央气象台副台长魏丽、国家气候中心气候服务首席专家周兵,就疫情防控气象保障服务、寒潮天气影响、汛期天气气候趋势,以及气象保障服务复工复产、森林防火、交通运输等领域回答媒体记者提问。

  履行成员单位职责,疫情防控气象保障有力有效

  疫情发生以来,中国气象局作为联防联控机制成员单位认真履职尽责,全力保障服务疫情防控。各级气象部门严密监视天气变化,及时向联防联控机制和各级疫情防控指挥机构提供寒潮、大风等高影响天气预报预警和防范建议,并广泛提醒公众注意防范,努力避免恶劣天气对疫情防控的叠加影响。

  在主战场湖北武汉,气象部门在火神山、雷神山等应急医院建起自动气象站、雷电灾害监测系统,提供全方位专项服务,同时为32个方舱医院、援助湖北医疗队提供“点对点”的贴身式天气预报。

  通过国家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系统,各级气象部门助力权威发布疫情防控信息和科普知识,成为疫情防控工作一大亮点。特别是通过广泛分布的农村气象预警大喇叭,疫情防控信息传播突破“最后一公里”,信息进村入户难题得以解决。截至目前,全国气象部门已累计发送相关信息45万余条。

  寒潮影响春耕春播,气象与农业农村部门联手应对

  正值春耕春播关键期,近期的寒潮和倒春寒天气影响引人关注。3月25日以来的寒潮已带来雨雪、沙尘、大风和强降温,降温幅度达6℃至12℃。虽然此次寒潮影响较小,但春耕春播全程还将面临东北地区局地旱涝并存、早稻区阶段性连阴雨、西南华南局地春旱等不利影响。为此,农业农村部与中国气象局已联合印发通知强化农业气象防灾减灾工作,分区域、分作物、分灾种制定针对性防御措施。两部门将持续联合利用短信、农业天气通APP等渠道,面向广大农民群众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布农业气象灾害预警,确保预警信息发得出、用得上。

  进入4月至5月,夏粮生产将迎来重要时期,气象部门预计全国大部地区气温偏高、降水偏多的趋势仍将持续,尤其需防范南方阶段性的阴雨、暴雨和强对流天气。农业农村部表示,夏粮生产情况目前土壤墒情充足、苗情总体较好、丰收很有基础、田管切勿放松,夺取夏粮丰收还要过“倒春寒”、倒伏等关口。

  华南开启前汛期,全国汛期气候状况总体偏差

  针对公众关心的汛期天气气候情况,发布会透露,根据国家气候中心监测,广西等地在3月25日已达到入汛标准,较常年提早12天开启了华南前汛期进程。

  中国气象局与水利部等部门联合会商预计,今年汛期我国气候状况总体偏差,降水呈现南北多、中间少的分布特征,涝重于旱,全国大部气温偏高,黄淮西部、江淮、江汉、江南北部等地可能出现高温热浪。在西北太平洋和南海海域生成的台风个数较常年略偏多,登陆我国的台风个数略偏多、强度偏强。气象专家指出,需加强暴雨洪涝、干旱、台风、高温热浪、强对流等气象灾害的综合防御。

  自去冬以来,全国气候已呈现出明显的暖湿特征。自1月1日以来,全国平均降水量较常年同期偏多24%,全国平均气温为0.3℃,较常年同期偏高1.6℃。

  强对流天气活跃,复工复产需加强防范

  当下疫情防控形势逐渐好转,各领域复工复产正加快脚步,努力把时间抢回来、把损失补回来。然而近期强对流天气开始活跃,复工复产需格外加强防范。

  记者从发布会获悉,今年强对流天气发生时间较早、持续时间长、影响范围广,且多现强度较大的混合型强对流,给工矿企业、临时建筑物、易燃易爆场所带来安全风险。气象部门高度重视强对流天气预报预警,加强对观测设施的保障维护,深化智能网格预报技术应用,与多部门强化应急联动,充分发挥气象防灾减灾第一道防线作用。

  随着近日除武汉外离鄂通道解除管控,我国公路铁路交通迎来新一轮复工复产客流高峰。专家提醒复工复产人员在出行途中关注天气影响,防范山洪地质灾害、积涝、低能见度等灾害。

  多地近日出现森林火灾,春季防火形势严峻。气象部门发挥科技优势助力森林草原防火,利用气象卫星遥感监测热源点,3月以来已联合多部门发布森林草原火险预警500余条;组织开展人工增雨作业1929次,累计增加降雨4.9亿吨,有效降低部分地区火险等级。近期冷空气活动频繁,特别是北方和西南地区的降水还将持续偏少,森林火险气象等级高企,应进一步加大火源管控与巡查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