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贡:“调研+谋划+实施” 踏出新“稻”路

日期:2023年12月18日

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首次提出,“鼓励有条件的地区发展再生稻”,这不仅推动了再生稻产业的发展,也对再生稻产业实现集群化、产业化、品牌化高质量发展提出了新要求。

“中稻+再生稻”种植在四川省自贡市已有35年历史。2020年,袁隆平亲笔为自贡市富顺县提字“富顺,再生稻之乡”。今年,在第二批主题教育中,自贡市气象局聚焦地方农业优势产业,通过“调研+谋划+实施”推进再生稻气象服务提质增效,提升再生稻品牌价值。通过对川南地区再生稻产业的调研发现,再生稻生育期虽然仅为60天左右,且产业出现种植面积不断增加、产量稳步提高、种植适宜区向四川盆地西北扩张等有利变化,但气象灾害呈重发趋势,再生稻产业园区、新型经营主体、种植户对再生芽生长期的降水预报、发苗期的高温预报、抽穗灌浆期的低温连阴雨天气预报需求较高。

根据主题教育调研中发现的情况和问题,自贡市气象局仔细梳理、认真研究,提出了相应对策举措:在再生稻主产区建立了两个农田小气候监测站,实时采集稻田环境的光、温、湿、压、风、降水等气象要素数据,实景观测水稻生长状况;针对今年10月初再生稻成熟收获期的连阴雨天气,发布《农用天气预报》《再生稻农业气象专题报告》等服务产品19期,通过手机短信、微信等多渠道,向再生稻产业园区、新型经营主体、种植户发布气象预报信息,累计接收达25万余人次;同时,主题教育调研组先后5次深入再生稻主产区指导农户做好灾害应对,建立“直通式”服务台账,根据调研的再生稻气象服务需求,由气象部门牵头,农业农村、保险公司等部门参与,共同开展《农业气象服务技术规程再生稻》地方标准编制,帮助农民从“靠天吃饭”逐步向“看天管理”转变。

据富顺县农业农村局研究员钟顺清介绍,气象部门提供的再生稻气象保障服务,有效减轻了高温干旱、连阴雨等气象灾害对再生稻品质和产量的影响,再生稻米品相好、品质优、口感佳,当前已培育雒源香、富又顺、龙贯山等系列再生稻米品牌。

今年以来,自贡市气象局与农业农村局签订《共建自贡市再生稻农业气象实验基地合作协议》,共同印发《自贡市气象为农服务提质增效六条措施》。12月,四川省气象局与省农业农村厅联合组织评选并公布了全省第一批特色农业气象服务中心,由自贡市气象局、市农业农村局联合申报的“四川省再生稻特色农业气象服务中心”成功入围,使得再生稻农业气象服务品牌建设迎来更为良好的发展机遇。

下一步,自贡市气象部门将立足“再生稻之乡”,整合四川盆地南部气象部门与农业部门优势资源,以主题教育成果转化推动再生稻品牌建设,优化再生稻农业气象服务与科研创新能力,久久为功,持续发力,不断夯实农民增收致富渠道,切实推动气象服务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文:罗伟、孟倪娜;《中国气象报》2023年12月14日第三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