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气象科普走进更多百姓心中——记成都市直机关优秀共产党员 许晨

“滴滴——”手机微信业主群里发布了一则强降雨天气信息:“根据市气象台预报,预计我市10日夜间到11日上午有一次明显的强降雨天气过程,降雨时伴有阵性大风,请注意做好相关防范工作……

看到这条信息,许晨会心一笑,因为她知道高影响天气信息正由全市1万2千多名物业管理人员发布到全市各个小区微信群,提醒大家有雨要来了、记得提前关窗户,多么贴心的提示。

联动思维,让气象科普传播更远

在过去的6年里,许晨一直在从事公众气象服务工作。其间,个人创作图文科普62期、阅读量240万次,主笔26篇天气新闻,发布于人民日报客户端等媒体。牵头建设科普骨干团队,推进气象科普工作业务化,组织开展线上线下142场科普宣传,组织创作科普456期,被本地官微转发568万余次、阅读量达1156万次。主笔成都大运气象、气象防灾减灾等主题科普课件5个,开展培训62场、授课80学时、受众5000余人,让气象科普走进学校、进扶贫村、进社区、进企业,获得培训对象广泛好评,课件被成都市青年志愿者协会、成都信息工程大学等7个单位学习推广……在点点滴滴的成绩背后,是许晨来自多少个日夜的辛苦努力。怎么让气象科普传播得更远?让百姓在更多渠道看到我们的气象信息?为了丰富气象信息的发布渠道,她主动联系本地媒体,参加电台访谈,并推动与政务官微、交管部门、本地媒体等加强合作,建立了媒体联动机制,加深公众对气象工作的理解,提升市民防灾减灾避险能力。

特色课程,让气象知识更通俗易懂

我们的目的是什么?不是说让百姓觉得气象知识有多么高深,学术语言有多么高深,而是想方设法把气象知识用老百姓能听懂的语言表达出来,比如预警和预警信号就像我们开车时倒车雷达里滴滴滴(慢)和滴滴滴(快)的区别,时效性的区别就一目了然了;比如看到雷达图上番茄炒蛋颜色就说明那里有强降雨……在一次上幼儿园的气象科普讲堂上,许晨发现孩子们都很腼腆,不够外向,许晨果断放弃了原来准备的PPT,换了一套内容给孩子们进行讲解,她给孩子们听雷声、雨声、风声,在吸引了他们的注意力后,再给他们看卡通天气图标,讲一些他们身边存在的、可能感兴趣的简单的天气现象,孩子们的兴趣一下子就调动起来了,问了好多的问题。为了让不同群众更好地理解气象知识,她根据大中小学生、气象信息员、扶贫村民、企业工作人员、消防队员等不同培训受众的年龄特点和知识接受程度,主笔了针对不同行业的定制化培训课件,并根据天气热点实时调整课件内容。许晨说:“每当给大朋友、小朋友们解答气象知识的时候,看到他们脸上流露的笑容和点头认可,我就觉得特别满足!”

向前一步,让服务产品更贴合用户需求

2020年,许晨开始参与全新的专业气象服务工作。在对接专业气象服务太古里项目时,她得知我们的专业气象服务一年可以为他们节约15万千瓦时的能耗,对节能起到了重要作用。因此,她也常常思考:用户的需求是什么?如何才把各行业的气象服务产品做得更有针对性、更加往前一步呢?……为此,她在主持的课题中分析供水量和气象要素的关系,研究如何为客户提供更有针对性的气象服务产品;围绕党建引领城乡社区发展治理重点,创新气象服务传播方式,在主城区6个城市防灾减灾社区建设气象信息推送屏,并将此模式推广至全市81个农业园区等,提高了气象信息服务效率。

“气象服务和行业的深度融合非常有意义,这关系到城市生命线运行,关系到人民的幸福生活。”在她热情洋溢的言语中满是身为气象人的骄傲和责任感,“我们要站在用户的角度思考问题,了解用户真正需要什么,扎扎实实苦练内功,把专业气象服务产品变成用户的刚需……”

是的,不管是气象科普还是气象服务,这条路还很长,但她相信只要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地走下去,一定会有收获、有成长。(龙文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