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行”+“空地联合作业” 奋战扑火前线

 中国气象报通讯员 周雯 曾铭若 凌培远 黄霞 王悦

  3月30日,四川省西昌市发生森林火灾,周边群众1200余人紧急疏散。火情就是命令,在这场与时间赛跑、与火魔较量的特殊战斗中,四川各级气象部门周密部署、快速响应、精细服务,面对火场勇敢逆行。

  带头逆行,火场来了“主心骨”

省气象局局长杨卫东了解木里火场分布情况科学布局人影作业点和雷达车(作者王加海)

  “省局领导带队过来,让我们有了主心骨。”凉山彝族自治州气象局(以下简称凉山州局)局长吕忠东说。3月31日,火情发生第二天,四川省气象局党组副书记、局长杨卫东率领减灾处、气象台、人影办相关人员赶赴凉山,指导调度森林灭火气象服务工作。

  4月3日,杨卫东带领省气象局驻凉山气象应急保障工作队、南充气象支援队、凉山气象应急先锋队部分成员赶赴木里火场一线,实地部署森林灭火气象服务保障工作。

  木里人工影响天气计划作业点在海拔4000米的山上。那里气温低、风力大,山路陡峭,很多路段只有一个车道,紧挨悬崖,没有防护栏,十分危险。

  来到人影作业点和临时安置点,杨卫东迅速结合火灾情况对人影工作进行部署。没有桌子,就把图铺在地上勾画。在临时安置点,他反复强调:“保障好人员安全,克服困难,抓住近期有利天气条件,及时组织开展人工增雨作业。”

  4月7日下午,一场“空中飞机和地面火箭相结合”的立体式人工增雨作业展开,作业影响区域效果良好,有效降低了森林火险等级。

  深夜前行,战场来了“侦察兵”

  时间再次回到3月30日零点,刚刚入睡的凉山州局气象探测中心主任刘纯彪,被一个紧急电话叫醒。电话另一头是吕忠东,“西昌火势渐猛,急需气象支援,我们现在立即前往。”

  群众紧急撤离,他们成为最早到达火场的一批逆行者。凌晨1点,应急气象观测站选址确定。1个半小时后,刘纯彪和几位技术员将设备安装调试完毕,监测数据成功传输。凌晨3点,第一份包含火场气象资料的专题天气预报交到了森林防灭火联合指挥部。

  火场如战场,便携式应急观测站成为战场上最前线的“侦察兵”。天气系统在移动过程中受地形影响会发生一系列变化,而在地形复杂的木里,局地对流天气连卫星和雷达都很难监测到,建立便携式应急观测站是获取当地准确天气形势的有效办法。刘纯彪等人搭建起来的这座观测站,距离火场仅600米,其监测数据为各部门救火行动提供了重要参考。

  目前,气象部门已建立西昌市泸山火场应急站、木里县白碉乡瓦板沟应急站、冕宁县锦屏镇张家坪子村应急站。其中,前两者可开展5分钟加密观测。

  有了火场气象资料,值守在州气象台的彭仲伦等人立即组织气象专家研判火场天气形势,并多次与省气象台首席预报员康岚进行专题会商。

  立体组网,空中来了“增雨团”

  在扑火灭火行动中,空地结合立体式人工增雨作业发挥了良好效益。

  4月4日14时,驻守在西昌青山机场的“空中国王”增雨飞机起飞。14时29分,飞至木里县上空时,飞机携带的碘化银焰条开始燃放,催化剂播入云中预定位置,成功促使云层增加降水。木里、盐源、冕宁、昭觉、越西……16点15分飞机再次降落在西昌青山机场。

  “飞机精准作业70分钟,空中作业完毕,现在请地面火箭作业车利用飞机作业后的有利时机开展增雨作业。”省人工影响天气中心上机人员向地面火箭作业车带队负责人汇报。

  接到命令,4支早早驻守在太和镇、裕隆乡、高草乡、磨盘乡流动作业点的增雨作业队伍发射数枚火箭弹,呼啸着冲向云霄。

  骤然之间,淅淅沥沥的小雨从天而降。应急管理部党组成员、森林消防局局长徐平,四川省委常委曲木史哈对气象部门主动服务充分肯定。

  如今明火虽已扑灭,但气象人依然驻守在火场附近。“我们会坚守到最后一刻!”杨卫东说。

  自四川省凉山州发生森林火灾以来,气象部门组织人员驻守一线展开气象监测预报服务。图为4月4日南充市气象局增援的技术人员在木里火场附近调试雷达车。图/王碧波文/曾铭若